一直以來,建筑市場的用工亂象都是我國建筑行業的弊端之一。我國建筑業從業人員已高達千萬級別,大多為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他們用汗水澆筑了這個城市,理應受到尊敬。但是由于建筑市場用工的不規范,很多人覺得建筑工人門檻低,有些企業把項目分包出去之后,也對用工不管,導致工人不培訓直接上崗。沒有經驗,不知道施工規則,很容易給建筑埋下安全隱患。建筑市場的用工亂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整治,建筑行業的發展也將受到影響!
對此,住建部組織起草了《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要求,建筑工人進場施工前,應錄入建筑工人實名制名冊。未登記且未經過基本職業技能培訓的建筑務工人員不得進入施工現場。那么,“建筑工人實名制”,能結束建筑市場的用工亂象嗎?切實保護農民工的權益嗎?
“建筑工人實名制”是如何整治用工亂象的?
“建筑工人實名制”一方面督促企業要保護建筑工人的合法權利。承包企業應在承接工程的項目部建立統一的建筑工人實名制臺賬。項目用工必須核實建筑工人合法身份證明,必須簽訂勞動合同,并明確工資發放方式,可采用銀行代發或移動支付等便捷方式支付工資。這樣就有利于解決建筑工人被欠薪的根本性問題。
另一方面也給建筑工人定下的要求。以往只要來到工地就能干活,但是現在通過“實名制”,無形中提高了建筑行業的準入門檻。規定沒有經過基本職業技能培訓的建筑務工人員不得進入施工現場,同時還要登記建筑工人的技能水平、不良及良好行為記錄等。此舉有利于提高建筑工人的職業素養,營造良好的用工環境。
那么,這種制度能否真正合理解決市場亂象呢?
總的來說想讓實名制見到實效,首先得把制度落到實處。一來,得“真實名”,監管部門應通過抽檢、走訪等方式,防止一些單位弄虛作假鉆漏洞;二來,要“全實名”,做到制度覆蓋全國、信息不留死角,確保信息互聯互通,把大數據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除了“實名制”,推進建筑業勞務企業轉型,逐步實現建筑工人的公司化、專業化管理,用工方式的不斷改革,才能為產業升級注入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