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指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以生產管理單位名義發布的規范性文件,結合生產經營的實際生產安全,是預防生產經營安全風險,保障職工安全和財產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論述了如何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為什么要制定安全規章制度?
從法律要求的角度看,建立和完善安全規章制度是生產經營單位的法律責任。"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生產管理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改善安全生產條件,促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確保安全生產"。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安全風險的客觀存在,要求企業對生產過程、機械設備、人員操作進行分析和評價,制定一系列操作規程和安全控制措施,確保生產經營安全,是生產管理單位保障職工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
制定安全規章制度的依據
必須以生產安全法律法規、國家和行業標準、地方政府法規和標準為依據,同時借鑒國內外有關事故教訓和先進的安全管理方法,及時修訂和完善規章制度,防止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制定安全規章制度的原則
1.主要責任者的責任原則。
"生產安全法"規定:"生產管理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有責任建立和完善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制定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2.原則系統性。
安全風險來源于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根據安全系統工程的原則,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制定應涵蓋生產和管理的全過程,即橫向到邊;全體工作人員,即縱向到邊,具體包括:規劃設計、施工安裝、生產調試、生產操作、技術改造和設備維修及其他設備設施管理;生產和經營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每個崗位和每個人和其他人員管理;安全標志、工作環境和職業健康以及其他環境管理。
3.標準化和規范化原則。
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遵循起草、審核、出版、教育培訓、實施、反饋、持續改進的組織管理程序。目的明確,過程明確,標準準確,可操作性強。健全的安全規章制度需要包括這些要素,根據安全系統工程和人機工程學的原則,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一般分為綜合管理、人事管理、設備設施管理、環境管理等四大類,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對高風險行業進行補充和完善。
(一)綜合安全管理系統
這些措施包括:
1.安全生產管理的目標、指示和總體原則;
2.安全生產責任制;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4.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設施和費用管理系統;
6.主要風險來源的管理制度;
7.使用危險貨物的管理制度;
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9.隱患調查和管理制度;
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11.防災和減災管理系統;
12.事故調查和報告的處理制度;
13.應急管理系統;
14.安全獎懲制度。
注:安全生產責任制屬于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范圍,主要包括各級領導、職能部門、管理人員和生產管理單位的領導、權利和義務。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核心是明確責任界面,解決誰來管理、管理什么、如何管理和承擔什么責任的問題。這是建立生產管理單位生產規章制度的基礎。其他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重點是解決"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
(二)人員安全管理制度
這些措施包括:
1.安全管理人員制度;
2.勞動防護用品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制度;
3.安全設備使用管理制度;
4.特種作業和特殊危險作業的管理制度;
5.崗位安全規范;
6.職業健康檢查制度;
7.外勤業務安全管理制度。
注:崗位安全規范是指除特殊工作崗位外,為保護個人安全和健康,預防火災、爆炸等事故而制定的一般安全要求。
(三)設備和設施的安全管理系統
這些措施包括:
1."三同時"制度;
2.定期檢查制度;
3.定期維護和維護制度;
4.定期檢查制度;
5.安全操作規則。
注:安全操作規程主要針對人身安全和健康、生產過程及周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設備和裝置,如電氣、超重設備、鍋爐和壓力容器、廠房內機動車輛、建筑設備、機械加工設備等。
(四)環境安全管理制度
這些措施包括:
1.安全標志管理制度;
2.工作環境管理制度;
3.職業衛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