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家發布關于整治建筑行業相關法律法規之后,秉承著“十三五規劃”繼續推進綠色建筑,加快建筑行業改革步伐的宗旨,近日,據央視財經新聞報道,人社部印發了《治欠保支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要求以解決工程建設領域欠薪問題為重點,用3年左右時間,實現被欠薪農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并在文件中強調“全面推行勞工用工實名制管理”,加強對建筑領域務工人員的權益保障,以下為部分文件內容: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治欠保支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的通知
人社廳發〔2017〕8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
為進一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國辦發〔2016〕1號)和國務院第163次常務會議精神,確保到2020年實現基本無拖欠的工作目標,解決企業拖欠工資問題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制定了《治欠保支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現印發給你們,請會同協調機制成員單位認真抓好落實。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2017年7月7日
治欠保支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
一、行動目標
以解決工程建設領域欠薪問題為重點,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健全源頭預防、動態監管、失信懲戒相結合的制度保障體系,用三年左右時間,形成制度完備、責任落實、監管有力的治理格局,實現被欠薪農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
二、行動措施
(一)全面推行勞動用工實名制管理。督促用人單位與招用的農民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建立職工名冊。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勞動計酬手冊,健全用工和工資支付記錄,明確用人單位對農民工的工資支付責任。2017年底前,實名制管理覆蓋40%以上在建工程項目,2018年底前覆蓋率達到70%,到2019年底基本實現全覆蓋。
(二)落實按月足額支付工資規定。督促工程建設領域用人單位依法支付農民工工資,實現月清月結。到2017年底,執行按月足額支付工資規定覆蓋80%以上在建工程項目,2018年底前覆蓋率達到90%,到2019年底基本實現全覆蓋。
(三)完善工資支付監控機制。充分發揮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網絡化”管理優勢,對轄區內用人單位工資支付情況實行日常監管,對出現工資支付困難的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飲服務以及涉及化解過剩產能的企業,實行重點監控,積極探索建立欠薪預警系統,及時發現和處置欠薪隱患。
......
......
......
”
現階段在建筑工程行業實行實名制管理刻不容緩,相關部門及機構顯然已注意到這點,為什么呢?眾所周知,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在全國經濟產量總額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如此龐大的行業自然吸引了不少的人群就業。研究表明,我國建筑行業人士將達到5萬多,在建筑行業飛速發展的同時也不斷顯現出行業的弱點:管理的不規范,欠薪討薪事件的頻發等等。當下正值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重要階段,為了讓建筑行業能很好的和當代產業鏈結構產生共鳴,必須加快建筑行業向新型的管理方式轉變,這其中,在建筑工程領域實行實名制管理必不可少。
實行實名制管理的重要性
實名制管理是實現建筑行業現代管理方式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完成對建筑工人的實名制管理,通過人員備案、合同備案的精細準確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完善薪資發放等機制,徹底規范建筑市場用工行為。針對建筑行業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如下),實行實名制管理才能更好地改革整個行業管理局面。
拿建筑業來說,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有:
1.缺乏保障機制,勞務糾紛嚴重。
建設領域的市場秩序不規范,債務鏈太長,用工管理和工資支付行為不規范,出現糾紛難于出具有效憑證。
2.群體流動性大,組織管理難度大
絕大多數農民工隨工地流動,上下工自由,缺乏統一的組織和管理。
3.安全管理問題突出
信息化管理手段的缺少導致工地人員進出、工地內的人員數量、務工人員上崗前是否開展安全培訓、施工方項目管理人員及監理人員是否在場監督工作、操作人員是否按操作規程上崗等多方面安全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為了促進建筑工程行業的和諧發展,必須通過實名制管理,對建筑工人進行嚴格的進出管理,保障勞工勞工雙方人員按照相關規定進入工地現場履行各自職責。在遇到緊急突發事件時積極妥善處置,可以核實出現安全事故時企業是否存在瞞報、漏報的情況;在發生勞務糾紛、工傷糾紛時及時獲得關鍵證據,保障各方合法權益。
魯班長工人管理信息平臺
為了順應行業趨勢,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必須加快實名制管理方式的實施。而要想對工人更好的進行實名制管理,必須采用現代便捷的考勤方式及信息采集技術,傳統的指紋及紙筆之類的考勤方式都存在的或多或少的不便之處,就在這時,魯班長工人管理信息平臺順應而生了!平臺的出現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工人粗放型管理這一現狀,平臺率先引進了實名制管理理念,要求每一名注冊登記的工人上傳身份證資料進行實名認證、實名考勤。考勤數據更可以實時云端儲存,永久保存,企業和工人雙方任何時候都可以輕松查詢出勤記錄,在發生勞工糾紛時能客觀地提供考勤依據,更好地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那么魯班長平臺的哪些功能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實名制管理呢?
魯班長-實名制管理
1,錄入人臉照片,用于生物特征——人臉識別考勤,嚴格控制進出作業人員,同時有效杜絕代刷現象,保證記錄真實性;
2,工人(入場人員)預先注冊工人ID,錄入姓名、身份證信息、聯系電話等真實資料,并進行實名認證及歸檔;
3,入場人員進行必要的在線安全教育和項目管理辦法培訓并考核,保證100%達到崗前培訓要求;
4,企業與勞務人員簽訂用工合同,并上傳歸檔,切實保護勞務雙方合法權益;
5,發放上崗資格,加入項目考勤組,建立考勤項目人員檔案。
工地考勤,云端存儲。魯班長工人管理信息平臺把建筑工人考勤管理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考勤數據實時存儲云端,永久保存,任何時候都可以輕松查詢出勤記錄,在發生討薪欠薪等勞務糾紛時能為勞工雙方提供極具說服力的證據,更好的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此外平臺還可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幫助企業對接各地政府實名制監管平臺,真正加快建筑行業整體向實名制管理方式轉變的步伐。
隨著有關部門對建筑工程行業實名制管理辦法的推行,加快建筑產業結構調整是每個心系建筑行業未來發展人士共同關心的話題,更是整個行業的大勢所趨。魯班長工人管理信息平臺所具備的先進管理理念勢必在幫助建筑行業實現實名制管理中發揮巨大作用,在今后,魯班長將與建筑行業企業不斷深入交流,密切延伸合作,為完善建筑工程行業人才管理和勞務管理,將現代管理方式引進行業貢獻綿帛之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