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機器人最早在日本興起。機器人技術逐漸成熟,使用成本降低,同時,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加劇,人工成本升高,成為了研發建筑機器人的促因。今年的“兩會”,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董事主席楊國強帶來《關于推進人工智能和建筑機器人深度融合的提案》。楊國強在《提案》中表示,人工智能和建筑機器人的深度融合,將大大提高建筑領域的勞動生產率并節約大量成本,極大地提升建筑質量。同時,機器人可以接管一些高危險的建筑工程任務,從而改善建筑環境中的工人安全狀況,實現人員“零傷亡”。楊國強稱,如果一棟30層樓的建設,70%的工人用建筑機器人替代,留30%的建筑熟練工,培養20%的操作建筑機器人的新型建筑工人,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和質量問題,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并節約大量成本。機器的發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將會使得一大批建筑行業的工人受到影響。木工、抹灰工、泥工,還有其他建筑工人,會面臨下崗的危機嗎?
建筑機器人在國外的應用情況
實例一,我們知道,德國發明了砌墻機,讓人超震撼!設計下面這個機器的靈感來自我們工廠的機器人生產線,既然生產汽車都能由機器人來做,那砌磚墻不是很簡單嗎?
實例二,我們在建筑工地或室內裝修過程中,有了這個機器人,那干活速度,不敢想象!我們先來看看,機器人終結者是怎么工作的......
實例三,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下面這個機器人抹灰視頻。當初我看到的時候,內心也是崩潰的!有了這等可以自行抹灰的機器人,得給我們的建筑工人們省多少力氣!特別是對于抹灰質量、工期,這下不用愁了。
這個機器人,由澳大利亞機器人公司 Fastbrick Robotics推出,巨型卡車山建筑機器人瓦匠 ----- Hadrian X,據稱,它能在兩天蓋好一座房子,而且能夠連續24小時工作。它被安裝在卡車背上,用近30米長的機械臂,1個小時內可砌磚1000塊!!!有人會有疑問了,不用水泥粘合磚塊嗎?重點來了,Hadrian X不再采用傳統水泥,而是建筑膠來粘合磚塊。從而大大提升建筑的速度和強度,并可強化結構的最終熱效應。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3D計算機,輔助設計房屋的形狀結構。機器人隨后可計算每塊磚的位置,磚塊置于傳送帶上,沿著機器人伸縮臂運送。傳至末端,一個爪樣的機械手握住磚塊,混凝土或粘合劑通過壓力傳導至末端,涂于磚塊上,而后在激光指引系統下將磚塊放到特定位置。
機器人還可以為電線與管道留出空間,必要的話可以掃描,切割磚塊。磚結構建筑過程全自動運行,除之后電線、管道等的安裝外,無須人工參與!!!公司創始人稱,公司下一步的目標是實現3D打印磚塊,整個建筑過程完全自動化。人類砌磚已經砌了6000年了,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一直有人在研究自動砌磚科技,現在終于變成現實。該項目已歷時10年,耗資7百萬美元,產品會先在澳大利亞西部發售,而后會推廣至全國,乃至全世界。
在我國,隨著用工成本越來越高,而且青年工人和熟練工人也越來越難招聘,目前工地大部分都是45歲以上工人,待這批工人退出建筑市場后,存在后繼無人的尷尬狀況。建筑機器人如同工業機器人,從長遠來看,必然是大勢所趨!建筑業的“機器人革命”已經來臨。相信有建筑機器人的加入,未來的建筑業工地將會像我們期待的那樣,向更加安全、高效、環保、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