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億農民中,近一半人的身份是農民工,在這其中,有約20%進入了建筑行業,相當于北京常住人口的三倍。
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我國發展驚人的城市建設大半要歸功于其。但當下,建筑工人流動性大、老齡化嚴重、技能素質低、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問題依舊普遍存在,這不僅加劇了該群體的弱勢地位,更嚴重制約了建筑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政策引導,規劃先行。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出臺的《關于培育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為農民工群體帶來更多曙光。

《意見》明確了培育建筑產業工人隊伍整體思路,重點如下:
1、逐步建立施工承包企業自有建筑工人為骨干,專業作業企業自有建筑工人為主體的多元化用工方式。
2、取消建筑施工勞務資質審批,設立專業作業企業資質,實行告知備案制。
3、放寬市場準入限制,鼓勵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勞務企業通過引進人才、設備等途徑向總承包和專業企業轉型。
4、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建立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職責,對進入施工現場建筑工人實行實名制管理,記錄建筑工人的身份信息、培訓情況、職業技能、從業記錄等信息。
5、建立行業、企業、院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建筑工人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創新考培模式,技能鑒定機構應充分依托大中型項目開展技能鑒定。
6、加強對現場作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和配備比例監督檢查,要將相關情況與市場準入、招標投標、誠信體系、評價評優等掛鉤。
7、推行工程款支付擔保制度,建設單位要求承包單位提供履約保證金的,應向施工承包企業提供相應的支付擔保,采用經濟手段解決工程款支付不及時導致拖欠建筑工人工資問題。
8、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將勞動合同信息納入實名制管理,嚴禁用勞務分包合同代替勞動合同,杜絕代簽合同。到2020年基本實現勞動合同全覆蓋。
9、建立健全與建筑業相適應的社會保險參保繳費方式,施工企業(包括專業作業企業)應在勞動合同的薪酬中列明用于建筑工人參保所需費用,依法為建筑工人繳納社會保險。
10、根據建筑業特點和實際制定五年和十年支持建筑業工人培訓專項資金中長期規劃。企業應當在工程造價中明確相關費用用于工人技能培訓。
《意見》進一步強化政策指導,特別是強調建立建筑工人職業化發展道路,推動建筑業農民工向建筑工人轉變,從身份層面上改善農民工處境。
問題也隨之而來,具體該如何促進農民工向產業工轉變?
在廣西建工五建設計研究院院長黃展業看來,目前在地產行業推廣的裝配式建筑,可以讓更多“農民工”變成“產業工”。這也是房地產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之一。
丨活得更有尊嚴
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如何把“農民工”轉變為“產業工”的?
裝配式建筑簡單來說就像“搭積木”,蓋房子所需的大部分配件,在工廠生產后運抵工地進行組裝。與原來土建工程的臟、亂、差相比,裝配式建筑更加干凈、整潔。而且,從人員結構上也有極大改變。
廣西建工五建提供了一組數據:

以單層1000平方米的住宅項目為例,裝配式建筑施工,工地人數可以減少一半的數量。其中,負責澆筑、下料的工人數量大大減少,負責吊裝和安裝的人員數量明顯增加。
當然,這并不是說,裝配式建筑不需要澆筑和下料的工人,而是他們轉移了工作地點。
原來,建筑工人大多跟著項目走,流動性大且技術含量低。在裝配式建筑生產環境中,他們可以在固定的生產基地,生產產品并投入市場。
工廠化生產,農民工流動性高的第一個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第二個問題,產業工需要一定的技術能力。
裝配式建筑構件要求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工人不僅要招進來,還要培養掌握一定的技術本領。
以柳州裝配式建筑現代化產業園為例,他們計劃建設一所裝配式建筑學校,提高此類建筑工人的技能水平。
通過技術能力的提升,建筑工人可以從完全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可以說,社會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接受教育已成為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受教育也成為農民改善生存與發展條件的一個根本因素。
因此,在現代化工廠,相對穩定的工作、薪水,一定的技術能力,使農民工留在城市成為可能。
大力推動裝配式建筑,既是在主動求變,適應時代需求,也是在倒逼農民工提高自身技術水平。隨著這一建筑建造方式的普及,未來更多的農民工將轉變為產業工。
當前,對裝配式建筑來說,其一是通過試點和示范,讓老百姓能夠接受這種建筑形式;其二是通過推廣后的規模化生產,降低裝配式建筑生產工藝的成本。
讓百姓住有所居,也讓建造房子的人活得更有尊嚴。
丨政策先行
風起于青萍之末。房地產行業的變化,可以從正在興起的裝配式建筑中窺見一斑。
2016年,國務院6號文件和8號文件強調,要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建筑。
同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市場。7個月后,《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頒布。
此后,住建部印發了《“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辦法》、《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管理辦法》。
確定了2020年裝配式建筑發展目標:
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達到20%以上。
積極推進地區達到15%以上,鼓勵推進地區達到10%以上。
培育5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20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50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示范工程。
建設3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科技創新基地。
通俗一點來說,五年后,在重點城市,每5個人當中,就會有1個人住進裝配式建筑。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裝配式建筑的一步步推廣,所需的勞動力會越來越精簡,未來這股趨勢將積極推動更多的農民工轉變為產業工,這群偉大的城市建設者,也將活得更有底氣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