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上班 讓工資有據可查
“最開始時我們也不習慣,每天進出工地要打卡、人臉識別,還要登記信息。后來領工資時才發現,我們每天刷卡記錄就是我們的考勤記錄,比原來工頭記得更加詳細,上工情況一目了然,我們只要簽字確認就可以了,心里踏實多了。”寧陜縣中醫院項目建設工人唐清宇說。
據了解,所謂“打卡”上班,就是農民工進入工地時要在實名制管理通道閘機上刷身份信息卡,記錄上工信息后才可以進入工地,由項目單位信息員負責系統錄入。工資款更是通過專用賬戶直接發到個人卡中,不再經過“包工頭”,縮短了管理鏈條,降低了拖欠風險。
“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能準確記錄項目部用人情況、工人信息、考勤數據,便于我們及時、精準掌握進場務工人員情況和日常監管,利于發現潛在欠薪隱患,采取措施及時應對。”縣住建局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員王朝越表示。
據了解,2018年9月,寧陜縣住建局印發《關于在全縣房屋建設和市政基礎設施工作建設領域開展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辦法》,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同步上線運行。施工單位負責采集工人基本信息,完成實名信息登記。在施工現場設置“農民工工資維權公示牌”、實名制管理通道配備人臉識別系統、安裝視頻監控和實名刷卡機,農民工實名制管理由此拉開序幕。
欠薪督查 讓“錢袋子”鼓起來
“沒想到工資款這么快到賬,這下心里就踏實了。”一農民工開心地說。日前,縣住建局圍繞施工企業工程款發放不及時問題進行了督導檢查,及時處理欠薪問題。這只是該局創新機制推動欠薪案件迅速化解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該局健全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落實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體系,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推行施工過程結算,對在建工程領域農民工欠薪治理進行全程監管,并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統一歸集管理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規范施工企業用工管理和工資支付行為,從源頭預防欠薪。同時,督促施工企業與每名農民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為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并向廣大農民工宣傳依法維權知識,最大限度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
“保障農民工工資及時支付是讓農民工‘錢袋子’鼓起來的前提,我們在‘欠薪’督查下力氣、出實招,督導檢查施工企業根治欠薪八項制度落實,切實做到‘兩清零’,讓農民工不憂‘酬’不煩‘薪’。”縣住建局負責人表示,“未病”也要早治。
截至目前,共開展專項檢查40余次,發放《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及宣傳手冊5000余份;處理欠薪問題15起,涉及農民工263人,追討被拖欠工資345萬余元。
信息管理 讓討薪不再難
“農民工工資監管平臺能夠實現在建工程勞動用工實名登記、用工考勤、工資支付等環節的全過程監控,對拖欠工資情況實時預警,變被動‘清欠’為主動‘防欠’。”在中醫院項目部辦公室內,平臺建設專家就農民工工資監管平臺的使用管理為建筑工程勞資專員傳經送寶。
據了解,該局以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建設為總抓手,做細做實工作,針對“討薪難”背后的頑疾,聯合人社局邀請專家對監管平臺實名制管理、工資專用賬戶管理、工資保證金管理、預警信息處置和臺賬資料管理等方面進行專題培訓,提高平臺使用效能。
“該平臺最大亮點是銀行代發工資為保證,多功能預警管理為保障,通過信息化管理,將用工單位及其務工人員信息、員工考勤、工資支付、勞動關系、社會保障等內容,納入到動態監管中,化解工資拖欠問題。”縣住建局負責人介紹。
截至目前,全縣110個在建工地全部落實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覆蓋3000余人次的農民工,隨著信息管理平臺的后續投用,農民工可以像“城里人”一樣打卡上班按月領取工資,“薪情”無憂。
魯班長率先在行業內推出工地人員實名制通道解決方案,致力于提高建筑工地實名制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魯班長實名制通道閘機支持免費對接政府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