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日,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制定的《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辦法(試行)》(簡稱《辦法》)已正式施行。
依據《辦法》規定,今后所有建筑企業需與招用的建筑工人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對其進行基本安全培訓,并在相關建筑勞務工實名制管理平臺上登記后,方可允許其進入施工現場從事與建筑作業相關的活動。
這意味著,建筑勞務工實名制管理時代將全面來臨。在此背景下,有人擔心,以下幾類人將面臨失業風險。
身無長技的老一輩農民工
住建部在“關于培育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建立行業、企業、院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建筑工人職業教育培訓體系。企業應當在工程造價中明確相關費用用于工人技能培訓。
國家出臺這項政策的目的是培育新一代產業工人,身份透明、有技術、有職業資格,還享受社會福利,讓農民工像企事業單位職工一樣過上體面的生活。
然而現實是,很多老一輩農民工干的都是體力活,沒受過什么職業技能培訓,現如今大多也都五六十多歲了。這部分群體如果不能適應新時期的管理機制,不能按時完成職業技術培訓,則將面臨失業的風險。
沒有實力的包工頭
包工頭是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產物。
當城市發展需要大量體力勞動者,而農村又有大量剩余勞動力時,包工頭作為供需雙方的一座橋梁,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大多數情況下,施工企業不與與農民工建立直接勞務關系,而是跟包工頭簽訂合同,再由包工頭與民工簽定勞務合同(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為口頭協議)。這就導致前幾年農民工討薪、包工頭討薪的新聞屢見報端,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
實施建筑勞務工實名制以后,施工企業可以通過全國建筑工人管理服務信息平臺數據庫,直接獲取建筑工人的從業記錄、培訓情況、職業技能、工作水平等信息,自己組建施工隊伍,對起到中介性質的包工頭的需要就不是那么強了。
缺乏資質的勞務公司
住建部“關于培育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取消建筑施工勞務資質審批等多項要點:
n 逐步建立施工承包企業自有建筑工人為骨干,專業作業企業自有建筑工人為主體的多元化用工方式。
n 取消建筑施工勞務資質審批,設立專業作業企業資質,實行告知備案制。
n 放寬市場準入限制,鼓勵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勞務企業通過引進人才、設備等途
向總承包和專業企業轉型。
也就是說,勞務公司可以轉型專業分包公司,但必須具備專業作業企業資質,還要為建筑工人買社保、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建立起現代企業化制度。
不過話說回來,在如今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已經沒有所謂的終身職業了,無論身處哪個行業,只有持續學習,未雨綢繆,緊緊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才能不被輕易淘汰!
魯班長專注為建筑企業提供專業、高效、全面的勞務實名制管理解決方案,基于人臉識別技術,可任意搭配手機、云考勤機、智能工地閘機等硬件使用,來實現對勞務人員信息的實時采集,擯棄傳統信息錄入方式在效率和準確率方面的弊端,快速、準確完成錄入,為用工實名制落實提供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