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家為了加強建筑工人以及建筑產業的管理,出臺了《工地勞務人員實名制管理辦法》(試行),以加強對建筑行業的監管。
那么對企業和農民工而言,工地勞務人員實名制管理是件好事嗎?
建筑工人實名制促進建筑行業良性發展
魯班長深耕建筑領域多年,已為10000余家企業/項目客戶量身定制實名制管理解決方案,也見證了這個行業從粗放、無序逐漸趨于規范的歷程。
長期以來,受建筑行業本身的分散化、移動化、不穩定等特點影響,建筑工地的管理難以規范化。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建筑行業的信息化管理正一步步的推進,很多建筑企業都開始使用智能化設備進行工地管理,而工地人員實名制管理是加快建筑工地信息化管理的基礎。對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進行實名制考勤的認證,可以避免外來人員誤闖,安全問題得以保證。由于人臉識別技術往往連接后臺系統,所有考勤數據都會第一時間傳輸后臺,工人打卡時間可以隨時查詢,避免了工時糾紛和工程詐騙。幾年前,河北、廣東等地都曾發生過工程詐騙案件,給建筑施工企業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但自從開展人員實名制管理以來,這種工程詐騙行為逐漸沒有了市場。對整個建筑行業的保護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可見,建筑工人實名制對建筑企業的長期發展是有利的,能夠促進建筑行業的良性發展。
勞務人員實名制管理保障工人合法權益
對工人而言,工地勞務人員實名制管理一方面可以保障工人合法權益。實名制管理辦法中規定,施工企業必須建立專門的工資賬戶為農民工按月發放工資,不得拖欠,系統中的考勤數據是農民工工資發放的重要依據。這意味著農民工也可以像企業上班族一樣按月領取勞動報酬,不用擔心被欠薪或者少發工資了。畢竟工人人數不確定、工種不確定,上工時間不確定,最終損害的還是勞務關系中相對弱勢的一方的農民工的利益。
另一方面,勞務實名制管理可以加強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把他們培養成新時代的準產業工人,提升建筑工人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從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的質量和安全。
總體而言,勞務人員實名制管理是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趨勢,有助于解決建筑行業信息紊亂的現狀,保障工人的權益,促進建筑行業管理透明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