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干活有痕跡
工人通過人臉拍照、身份證識別等工地門禁系統進入施工現場,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該名工人相關信息……12日下午,李泉成來到巴城印江洲項目工地大門口時,幾位工人正排隊通過員工通道入場施工。
建筑工地的人員性質復雜、流動性大,要實現對用工情況、出勤記錄、工資核算等情況的高效精準記錄和監管,實名制信息化平臺必不可少。
“通道每放行一位工人,巴中們都能從手機上的實名制管理系統看到。”項目勞資專管員鐘林介紹,實名制管理系統以工程項目為單位,承包企業需以第二代身份證為基礎核實采集本項目所有建筑工人基本信息并上傳。通過實名制管理系統,可隨時通過電腦和手機APP掌握現場作業人員變動情況,統籌調配人員,提高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
“更重要的是,系統在工資核算過程中形成了可追溯的全過程‘痕跡’,保障勞資雙方合法權益,避免勞動糾紛。”李泉成說,“假如工地不給工人發工資,或者拖欠工資,他們可以調取考勤記錄,作為索要工資的一個佐證。”
“巴中們進出工地都要‘刷臉’,每天在工地上干了好久都記錄得清清楚楚。”印江洲項目建筑工人張林華說,“這個實名制好,巴中們有了這個保障,不愁拿不到工錢了。”
目前,巴中市已有63個建筑項目入駐實名制管理系統——四川省建筑工人管理服務信息平臺,1.5萬名工人和項目管理人員完成實名制注冊。
工資發放更透明
依托實名制管理系統,農民工工資不僅在結算環節有據可依,發放環節也更加透明。
檢查當天,當李泉成一行來到巴中市高級中學北龕校區女生公寓建設現場時,項目負責人譚喆瑩剛從銀行回來。
“上個月工地有實名制工人30人,工資已全部通過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發放到每位工人的銀行卡中。”譚喆瑩一邊拿出農民工工資支付臺賬、農民工工資發放表和銀行流水明細,一邊向李泉成介紹。
“在工程建設領域,施工總承包企業必須設立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并作為建設單位與施工總承包企業簽訂施工合同的必備條款。”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建管科科長黃義兵介紹。
按照規定,建設單位應按照不低于施工合同總價的20%(市政項目)、30%(房建項目)除以合同工期(以月計算,不足一月的按月計)計算應付工資,于每月25日前撥付到工資專戶上;或按施工合同總價的20%(市政項目)、30%(房建項目)一次性將農民工工資轉入工資專戶,以保障農民工工資順利支付。
在農民工工資具體發放環節,巴中市還實行銀行代發農民工工資制度。“實行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制度和銀行代發農民工工資制度,能有效杜絕代領或冒領工資的現象,防止勞務分包和項目部之間因勞資問題發生糾紛。”黃義兵表示。
管理有了新變化
“昨天有好幾個建筑工地的考勤打卡人數為0,如果持續出現這種情況,就要派人去核查了。”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建管科工作人員劉勁松通過實名制管理系統對前一天的全市建筑工地施工情況進行初步分析研判。
“自2019年巴中市上線實名制管理系統以來,行政主管部門對建筑領域的監管發生了很多變化。”劉勁松介紹,“比如,通過查看一個建筑工地一段時間內的參建人數、總在場人數、考勤人數的變化,可以初步看出這個項目處于施工、收尾或停工等狀態,方便行政主管部門監管。”
“不僅如此,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承包企業等管理人員也必須‘刷臉’打卡。”劉勁松說,項目管理人員每月檢查時間不少于其工作日的25%,項目負責人每月帶班生產時間不得少于本月施工時間80%,并通過實名制管理系統考勤,未考勤的視為缺勤。
監管動真格,才能出效果。近年來,巴中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逐步加大對建筑企業在項目施工現場落實實名制的監督檢查力度,對落實工作不到位或未按規定實行實名制管理的單位或個人,視情節予以糾正、限期整改、通報批評、采取行政處罰措施以及計入不良行為記錄、納入重點監督企業名單。
截至目前,巴中市已對市本級及各區縣的100余個建筑項目進行全覆蓋檢查,發出整改通知書20余份,檢查出的問題將在4月底前完成整改。
巴中市建筑工人實名制考勤設備購買、系統對接找魯班長,魯班長是建筑工人實名制軟硬件供應商,高新技術企業,自主開發出多款實名制考勤設備:云考勤機、實名制通道閘機、手機考勤機,三種考勤方案可實現各類工程項目全覆蓋。魯班長實名制考勤設備,部署簡單,性價比高,并且均可實現對接全國及各地政府平臺。
魯班長手機考勤機,即工地移動考勤、可實現移動考勤、異地考勤,如有需要,現在聯系在線客服,可獲得免費試用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