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與法律依據
施工現場實名制考勤管理通常依據國家及地方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如《國務院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辦法(試行)》等。這些文件為實名制考勤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政策指導。
二、管理對象與范圍
施工現場實名制考勤管理的對象主要包括現場管理人員(如建設單位、承包單位、監理單位的項目管理人員)以及作業人員(如特種作業人員、技術工人和普通工人)。管理范圍覆蓋房屋建筑、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等各類施工現場。
三、主要措施與流程
實名制信息采集:
勞務分包隊伍需向項目部申報施工人員進場情況,只有辦理了規定手續的人員才能進入施工現場。
實名制管理員組織班組長填寫新進場農民工的實名制信息,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等,并拍照上傳至實名制管理系統。
考勤設備配置:
施工企業需購買實名制考勤設備,如工地閘機、人臉識別設備等,并確保設備正常運行。
考勤設備應具備AI識別功能,能夠清晰識別進出人員的人臉信息,并作為考勤記錄的補充。
日常考勤管理:
施工現場原則上實施封閉式管理,設立進出場門禁系統,采用人臉、指紋、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進行電子打卡。
不具備封閉式管理條件的工程項目,應采用移動定位、電子圍欄等技術實施考勤管理。
實名制考勤信息需實時傳輸至實名制管理系統,并對接到政府管理平臺。
工資發放與監管:
施工總承包單位應基于實名制平臺考勤記錄,結合生成的當月農民工工資總額,向建設單位申請撥付人工費用,并通過實名制平臺按月將工資全額發放至農民工本人的銀行卡。
分包單位需提交經勞務作業人員簽字的工資發放表給項目部審核,并留存備案。
數據共享與監管:
實名制管理系統采集的相關信息需按項目、企業、轄區建設主管部門、市建設主管部門實現數據共享,分級管理。
市、區兩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管理機構應加強施工現場實名制考勤檢查,及時糾正違規行為。
四、管理效果與意義
施工現場實名制考勤管理有助于:
確保工地人員的身份真實可靠,減少勞務糾紛。
提高工地管理效率,實現精細化管理。
滿足政府對建筑工地實名制管理的要求,推動建筑行業健康發展。
五、案例與實踐
以廣州市為例,廣州市住建局、廣州市人社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房屋建筑工程實名制管理保障農民工工資的通知》,要求自2024年6月1日起,新開工的房屋建筑工程項目需在施工現場作業區出入口安裝具備AI識別功能的視頻監控設備作為考勤設備的補充,對進出人員進行清晰人臉識別。同時,施工總承包單位需通過實名制平臺每月發放農民工工資,并上傳相關憑證備查。這些措施有效推動了廣州市房屋建筑工程實名制考勤管理的實施。
綜上所述,施工現場實名制考勤管理是建筑行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障農民工權益、提高工地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魯班長提供施工現場實名制考勤管理解決方案,包括考勤硬件設備及系統,歡迎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