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與其他行業相比,具有產品單一、資金回收時間長、工作量大、涉及范圍廣等特點,從而導致建筑項目成本的增加,造成社會資源浪費,而解決這些問題正是互聯網所擅長的。
只是由于行業復雜性高、難度大,互聯網革命發動相較其它行業較為緩慢而已。但建筑業的互聯網革命遲早會發生,從社會、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也必須發生,而互聯網思維是前提!
首先我們先解決什么是建筑行業互聯網思維的問題,在此依托其它行業互聯網思維的成功案例,總結有以下幾點:
一、是透明化思維
要放棄靠不透明才能賺大錢的思維,不再把關系競爭力作為主要競爭力,要建立在透明化時代,靠能力、靠價值賺錢,通過市場化競爭獲得優勢,而不是私底下交易獲利。這就要在戰略、品牌、成本能力上建立競爭優勢。
二、是扁平化思維
即建立“大后臺,小前端” 的管理體系。實現扁平化的“大后臺、小前端”的管理模式,高效率而低成本,支撐和管控能力都將大為提升。為了做大,不斷增加控制層級相當危險。互聯網時代,做大不需太多的層級。
三、是超越客戶價值的用戶價值思維
相對建企,產品不僅要考慮大業主的滿意度,也要考慮小業主的居住使用體驗。讓不直接向你交費的用戶(小業主)叫好,去影響大客戶(建設方),讓大客戶離不開你,這才是終極品牌建設。
四、是品牌競爭和粉絲經濟
互聯網時代是信息充分傳播,信息過載,若沒有品牌號召力和擁戴你的粉絲,在市場上是很難立足的,信息的潮水將瞬間淹沒你。建企需要獨一無二的品牌個性,需要一小批戰略級客戶(粉絲)圍繞著你。否則關系戰、價格戰將耗盡你最后一滴血。
五、是開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民主的精神,將占據管理主導思想
企業內部的等級文化將弱化,部門壁壘需要拆除,更為平等。在企業社交平臺上,各有專長的專業人員和專家小組,可以成為部落中心,決策是自下而上的民主過程,不需行政太多干預,卻能自我組織和嚴格監控運營。
六、是一切數據化
大數據成核心競爭力。傳統建筑領域的玩家可以運用細分垂直的專業大數據的力量,雖然BAT(百度阿里騰訊)也有大數據,但卻是外圍的無效數據。比如,百度的大數據就沒法形成建筑產業內的專業入口。
建筑領域大數據的真正魅力并不在于數據的量多、豐富性,而在于通過產業內有效數據的整合共享來挖掘其中的價值,幫助建筑相關企業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避免走彎路、避免付出更多的成本。
魯班長,將建筑工人管理引入到全新的移動互聯網+領域,為建筑工程行業提供基于智能移動、大數據、云服務的工人管理信息化解決方案